来 源:川外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作 者:本站 日 期:2025年09月28日
9月26日,重庆文学公开课·作家进校园系列讲座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办。知名科幻作家,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研究员、中文系副教授、创意写作基地副主任刘洋带来“科幻创作的动力学”主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袁晶副教授主持,冯桂华副教授、赵飞副教授参与讨论。讲座围绕科幻写作的核心方法、世界建构与跨学科研究展开,现场气氛热烈。
刘洋以自身跨理工与人文的经历开场,指出科幻写作的关键在于用严谨的想象推演世界:当你提出一个设定,它会像在纸上滴入一滴墨水,向语言、社会结构乃至价值选择层层扩散。因此,世界观的“可自洽”与“可推演”是科幻创作的一大原则?!吧瓒?世界建构”是科幻创作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因素,作者要进行“技术—社会—个体”三个层次的连续思考:一种技术若真实存在,会改变何种制度安排?由此又会折射出怎样的日常经验与情感选择?
谈到创作方法,刘洋将写作视为“设定、故事、人物”的动态博弈:三者很难同时拉满,通常需要确定一个主导项,再让另外两项协同支撑。他借科幻经典与流行案例解释如何“自上而下”或“自下而上”启动写作:可以从一个硬核设定出发,也可以从一个锋利的故事母题或一个带有强动机的人物出发,再反推其所需的世界规则。重要的是约束条件,越清晰的物理或社会约束,越能逼出可信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抉择。
面向新技术语境,刘洋分享了自己与高校合作的写作辅助探索:把“设定—人物—故事”的写作流程映射为可度量的分析框架,在不替代创意的前提下,提供节奏检查、人物弧线跟踪等工具,帮助作者降低工程性错误。他强调,技术只能做“尺子”,想象与判断仍在作者。真正打动人的科幻,往往将宏大命题落回具体生命体验:一个选择、一段关系、一次代价,让读者在“看见未来”的同时,重新理解当下。
讲座内容丰富、视野开阔,既有写作技巧的细致拆解,也有跨学科方法的启发式探索。现场同学受益匪浅,对如何把点子发展为自洽的世界与故事,有了更清晰的路径感。
重庆市作家协会版权所有
备案/许可证编号:渝ICP备2022007327号-1
渝公网安备:50010302002751号 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8楼 电子邮箱:cqzxwxy@163.com,cqzjsy@163.com